2008年5月7日晚上,“展望事业,探讨人生”系列讲座的第十三讲——《执着的力量:攻克流感》在生命科学大楼邓佑才报告厅成功举行,此次报告由目前就职于美国休斯顿莱斯大学、从事抗禽流感病毒病毒研究的女科学家陶一之博士主讲。
陶一之博士,于1992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随后在美国艾摩利大学(Emory University)继续进行生命科学的学习,但是,由于专业不对口而于1994年转学到美国普度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的著名结构生物学家Prof.Michael Rossmann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并在1999年获得普度大学博士学位。由于在博士期间突出的表现,陶博士被推荐到哈佛大学医学院著名结构生物学家Prof.Stephen Harrison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2002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随即成为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从事流感病毒研究,主要致力于RNA病毒研究,包括那些引发年度人流感传播的A型流感病毒以及最近广泛传播的H5N1禽流感病毒。2006年陶一之博士的课题组成功解析了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晶体结构,它是病毒RNA复制所必须的一个高度保守蛋白,这项工作发表在2006年12月的《Nature》杂志上,世界病毒学界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对H5N1禽流感病的防治将有极其重要的应用。2007年3月31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6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颁奖,陶一之博士也因其课题组“找到了H5N1病毒的弱点”而成为盛典首位获奖者。
演讲开始后,我院党委书记许崇仁教授首先向陶一之博士表示了祝贺,同时也回忆了她在北大生物系学习时的一些基本情况。
随后陶一之博士便从自我介绍开始了今天的演讲。她于1988考入了北京大学生物系进行学习,当时生物系的条件非常艰苦,很多实验的材料都要自己动手准备。但是她认为虽然当时条件有限,在北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却令她收益匪浅,她要深深的感谢北大:
一是在北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大大的增加了她的自信心。进入北大学习的同学都是来自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的学生,能够和他(她)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二是四年的本科学习使她深深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陶一之博士讲在她本科期间,自习位置很少,因而每天大家都要很积极的去占自习室的位置,所以她的晚饭常常是在路上解决的。这些事情虽然小,可是使她明白了时间的宝贵性,这也是她领导的课题小组能在世界众多实验室的激烈竞争中胜出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是本科的学习生活为今后科研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大生物系有很多很优秀的基础课程,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等等,这些专业课的学习对她之前以及现在的科研工作都有这巨大的帮助。
四是在本科期间,她发现并明确了自己的兴趣方向,那就是生物大分子结晶学研究,并坚定了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决心。
当然,陶博士也谈到了自己在本科学习阶段的一个遗憾,那就是她认为自己在英语的学习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放在对专业知识的钻研上。这些也为同学的本科学习提出了一个忠告,即在学习中一定要分清重点和非重点。
接下来陶博士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普度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她的两位导师Prof.Michael Rossman和Prof.Stephen Harrison都是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能够在他们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工作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虽然两位导师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但是从他们那里她学到了很多在科研中应该有的态度,这对她今后的科研道路有很大的帮助。在普度大学的学习中,陶一之博士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兴趣,就是病毒蛋白质结构晶体方向,并且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了优秀的结果。
随后陶一之博士用清晰的思路和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流感病毒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及目前工作的进展。流感病毒含有RNA基因组,它们使用一套与其动物宿主不同的蛋白因子负责复制其基因组。陶博士的课题组之前主要是解决了流感病毒核蛋白的晶体结构,它是病毒RNA复制所必须的一个高度保守蛋白,并且在核蛋白的晶体结构上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靶标,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将大幅度推动流感病毒的基础研究,而且对H5N1禽流感病防治将有极其重要的应用。
耀眼的结果当然离不开艰辛的工作,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陶一之博士在课题研究中也是一样。她当时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要让核蛋白分子长出三维的晶体。陶博士向我们讲起了她们实验室一个叫叶巧真的博士后,她在试验了起码两千多个条件后,终于得到了目标蛋白晶体,这种对科学研究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陶博士说,既然做实验,就不要想那么多。要勤于动手,即使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也要去试。尽管有时候事情看起来几乎没有希望了,但是如果你坚持下去,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搞科学千万不要想当然,要学会坚持。她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钻研精神比较强,比较有恒心。只要喜欢上了这一行,就要坚持下去,比如工资、待遇之类的事情,都可以不考虑。一般中国人都很聪明,但是,很多聪明人做事往往没有恒心。她相信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是不是能持之以恒。
虽然陶博士一再强调他们取得的成功和幸运有很大关系。但是,成功决不仅仅取决于运气,她在蛋白晶体领域拼杀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其中的艰辛自然不必多说,这种恒心与执着,以及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应该才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演讲的末尾,陶一之博士根据自己以前做学生和现在做老师的体会,给同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她认为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决不能松懈,学无止境,我们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刻苦,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要勤于思考,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来努力钻研自己的课题。
其次,对待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对待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数据。
最后,陶博士要求同学要对导师具有信任和尊敬的态度,因为导师在很多方面的想法要更加全面和深刻一些,同学应该积极向导师学习,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钻研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是非常重要。
最后,许崇任教授对这次的演讲进行了总结,也对陶一之博士再次表示了感谢。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但是,陶一之博士对科学执着的追求,严谨的态度给在场的听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引人深思。
“展望事业,探讨人生”系列讲座部分由康宁公司赞助。
院学生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