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作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Neuron》每年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同期出版主题综述合集。当下,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Neuron》杂志组织了系列专刊,通过 “NeuroView”和“Q&A”(问与答)等形式,邀请了不同地区、背景与职业阶段的神经科学研究者就个人经历、对领域的认识与展望以及疫情下的科研和生活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2021年11月3日出版的《Neuron》专刊中,李毓龙教授以问答访谈的形式对有关光学成像工具发展及全脑研究相关的多个重要问题进行了个人分享。
李毓龙博士本科毕业于beat365官方网站,于2006年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导师:George Augustine教授),之后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合作导师:Richard Tsien教授),现为beat365官方网站长聘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毓龙博士为首届“峰基金”、首届“科学探索奖”及北脑学者获得者,还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和“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等。2012年底,李毓龙博士在北大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聚焦于神经元通讯的基本结构--突触,从两个层面上开展研究工作:一是开发新型成像探针,用于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二是借助此类工具探究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特别是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对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课题组近期工作发表在Cell、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Methods、Neuron、eLife等高水平期刊,详见实验室主页:http://yulonglilab.org/。
Li Lab大家庭合影
在本期的访谈中,针对神经科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有可能出现新进展和突破的领域,实验室今后的研究方向,对人工智能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应用的看法,对未来神经生物学家的培养,疫情对个人生活、工作、学生培养、实验研究及文章发表的影响,对建立科研公平的看法及相关贡献,个人的科研偶像及科研灵感的来源等问题,李毓龙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及感悟,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做出了独到的分享。
下附中文译文及英文原文,以飨读者。
中文译稿(译者:王嘉琪,蔡尚璇):中文译稿.pdf
英文原文:英文原文.pdf